淮鹽荔枝的電子寒舍

Thanks for Christine's sharing………..
Subject: 原來中文也需要翻譯 …….!!!!!!!

大陸一個口音很重的縣長到村里作報告 :

兔子們,蝦米們,豬尾巴!不要醬瓜,鹹菜太貴啦 !」
(翻譯: 同志們,鄉民們,注意吧!不要講話,現在開會啦 !!)

縣長講完以後,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醬瓜 !」
(翻譯: 現在請鄉長講話 !)

鄉長說:「兔子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譯: 同志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

不要醬瓜,我撿個狗屎給你們舔舔 ...
(翻譯: 不要講話,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聽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哩之內的漢人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哩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的,當時北京的兩種語言的地域差別是:內城說滿話,外城說明朝官話。
    
[
滿語的分化——滿式漢語]
  由於滿語是一種北方民族的語言,滿人草原、叢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滿族短暫的歷史文化侷限了滿語的成熟水平。可以說,滿語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語言,不論它的發音、詞彙以及語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即使在北京,滿語也難以滿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動植物、建築、日常用品等很多東西都是滿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些東西用滿語都很難描述和交流。在滿人和漢人之間是這樣,在滿人跟滿人之間也同樣無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東西表達清楚,至於像漢人的建築工程用語、藝術語言、醫學及其它科技用語等高級語言使用則更加無法表達,當時的形勢是滿語在北京面臨無法交流的危機。面對有幾千年歷史的千錘百煉而成的漢語,滿人雖然奪取了中國的政權,然而其語言卻難以勝任統治中國的使命。但是滿人作為中國的統治者卻不得不面對要使用語言的生活政治現實。小至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達,大至為了統治中國的政治需要,滿人都迫切需要一種能很好地表達自己周圍生活的語言。改造滿語已經是來不及了,滿人除了學習和模仿漢語之外別無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漢人的語言(包括詞彙和語音)成了唯一的選擇,於是第三種北京話出現了——滿人學講的蹩腳漢語(暫且把這種語言叫做滿式漢語)
    
[
第三種北京話的形成——內城北京話(mandarin)]
  北京城裏的一棵小樹、廚房裏的一件工具,用滿語都無法表達!因為滿族人的祖先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植物,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工具,這就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滿族人所遇到的嚴酷的語言現實。滿語要繼續說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漢人的語言的詞彙和模仿他們的語音之外再也沒有第二種可能!就像日本皇軍學說中國話:「你的,八路的,幹活?」一樣,北京內城的滿人開始了他們艱難的模仿漢語的歷程。
  
  但是滿語對比漢語有它先天的殘疾,首先,入聲字一下子就全丟了,這就是漢語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歷史原因,用滿語套學漢語的發音更是不倫不類,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發音最糟糕的漢語。但是,歷史就是這麼殘酷,滿人的這種蹩腳漢語比起日本皇軍的蹩腳漢語要幸運得多了,隨著使用人口的增加,這種讓當時的漢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腳漢語成了清朝統治階級的「共同語言」——這就是早期的普通話(暫時使用英語的稱謂把這種語言稱為mandarin)。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走出北京內城,形成「官話」]

隨著北京內城的「mandarin」這種蹩腳漢語的形成,在北京內城形成一個固定的說「mandarin」的人群。這個人群就是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團體——八旗貴族。「mandarin」成為地地道道的清朝統治者的官方語言——「滿清官話」。
  
  具體的時間有待考證,在《康熙字典》中的語音跟今天的普通話的語音還是一定的差別的,但是跟其它漢語方言相比已經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話了。
  
  從「滿清官話」的形成史看,「滿清官話」受滿語的影響主要在語音方面,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蹩腳的漢語語音系統,而在詞彙和語法方面的影響則十分有限,從語言的本質上將,「滿清官話」還是應該歸屬於漢語的一種方言而不應該歸屬於滿語的一種方言,不過這是最糟糕的一種漢語方言。
    
[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落地生根,形成「國語」]
  
「滿清官話」形成後,隨著滿清政權在地域上的延伸,操著「滿清官話」的八旗貴族也就從北京的皇家內城走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於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長官的口音又成了當地的標準口音。並在當地的上流社會向平民社會不斷地滲透壯大,最終使「滿清官話」成為中國的「國語」。
  
  從地域上來講,中國的北方是滿人活動的主要地區,也是滿語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而南方的個別地區,像兩廣、福建等地則由於「山高皇帝遠」而受到較少的影響,這也是南方諸語言讀唐詩宋詞比普通話更押韻更親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國沒有著名詩人的根本原因。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mandarin是從北京內城繞過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國滲透而形成滿清的「國語」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話並不是真正的「國語」——普通話,雖然「外城北京話」一直受「內城北京話」的影響並不斷演變,但是,正如北京的內城貴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兩個互不兼容的兩個社群一樣,「外城北京話」和「內城北京話」是跟階級差別一致的互不相同的兩種語言。所謂的「北京話」一直是兩種:「外城話」和「內城話」,而各地方所稱謂的「北京話」實際是指「內城話(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漢人所說的「北京話」。外城漢人所說的「北京話」實際是對中國其它方言沒有影響的小語種。
    
[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漢語代表語言地位的確立]
  
mandarin
經過滿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國的統治,再經過孫中山政權以一票之優勢對「國語」地位的表決,再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製訂,普通話——漢語代表語言地位已經是堅不可摧。
    
[
內城話北京話在北京的消失]
  
從語言史上講,普通話不是北京話,而衹是北京�
��內城話,隨著滿清王朝的解體,北京內城的貴族群體也就在北京城裏消失了,因而普通話的真正母體在北京城也已經不復存在了。把普通話硬說成是什麼北京話,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還有一半正確,但是在今天還這樣說大錯特錯了,因為「北京話」這個概念變了,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北京話」了。

北方話與鮮卑語

南北方言如此不同,究竟誰代表了傳統的漢話?這我們不能不回顧到歷史事實。遠的不說,漢族語言文化中心本在黃河流域,東晉的南渡和南宋的偏安,兩度將文化中心遷往南方。頭一次東晉繼而宋、齊、梁、陳五朝北方完全在鮮卑族北魏,以後是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統治之下。北魏孝文帝曾禁止胡服胡語,可見胡語即鮮卑語在華北必甚普遍。北齊又因鮮卑人反對情緒,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大加提倡。則今山東、河南以北幾乎都成了鮮卑語通行的地區。第二次南宋南遷,淮河以北成了金朝女真人的統治區域。據宋人記載當時河南地區,竟到了「廬人盡能女真語」的地步。說白了就是「連飯鋪夥計都能說女真話」。
  
  鮮卑語詞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著,仔細對比,和今天蒙古語幾乎一模一樣。女真語是滿洲語的古語,對比女真語詞與滿洲語詞競「十同六七」。
  
  鮮卑語既同於蒙古語,女真語又同於滿洲語,而滿蒙語言不管從語詞、語法或語調方面又非常近似。那麼,這兩種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在華北前後竟統治有千年之久。儘管隋唐統一於前、元朝統一於後,隋唐和元都是帶有極濃重北方民族色彩的王朝,不但沒能完全恢復漢官威儀,所說的漢話也早成了胡人的腔調,與南方截然不同。南方語言中至今保存著的「來哉!來哉!」等極近似古漢語的語言,在北方就沒有。北方自《元曲》以來記錄的極近似今天白話的語言,南方也沒有。總體來說南方語言近似文言,北方語言近似白話。任何文字記錄語言都是記錄當時說話的實況。因此文言所記當是中國古時的語言。南方語言既近似文言,可見南方語言代表的是傳統的漢話。北方語言則是新加入的北語(叫「胡語」也沒關係),北人說漢語也是「漢語胡音」,這是早有人說過的。因此北京的語音是「胡音」無疑,決非原來的漢音。北京語音調既是「胡音」,語言也是漢胡語言的「大雜燴」、「大融合」。例如下面這一句話:
  
  「我帶著哇單客了一趟車站旁邊的那條胡同,想買點東西」。
  
  這句話是北京年老的老太太還說的活語言,其中「哇單」(wadnn)乃滿語「包袱皮」(兜東西用的),「客」是滿語「去」(gene)的篩稱,「站」是蒙古語的「站赤」(jam),「胡同」即蒙古語的「浩特」或「河屯」(hoton)。短短的—句話,包含了漢、滿、蒙三種語詞,語法是漢語法。詔·音和語調卻是滿蒙的胡音。誰曾料想到一句北京話會這樣的複雜,它本身既是民族融合的產物,又是象徵著民族大團結。當然,現在有些少數民族語詞在漢語中表面上看不出來了。例如:我在內蒙去過一個村子參觀「水土保持」,這個村子名叫「東擀杖」。甚為不解。後來,蒙古族同志告訴我原來叫「東甘珠爾」(「甘珠爾」系藏語),竟訛成了「東杖」。「杖」者「而杖」也。「麵杖」家家有之,易懂。「甘珠爾」難懂,老百姓且不知其含意,所以按具音近,訛成「擀杖」了。這種情形在語詞中不知凡兒?多數已難復原,竟被人認為是漢語詞了。其實不是。
      
  所以,清代以京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官話,為「胡音」無疑。官話通行的範圍,即「漢語胡音」擴展的範圍。據語言學家的意見,漢語官話方言可分為華北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宮話。而北京官話即為華北官話的根據和基礎,它的範圍包括今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河南和安徽北部的一角。我上述自己實踐所得,正和專家所分華北官話區域特點一致。若是從宏觀來看,上述四種漢話中的官話方言,那就除去東南閩、浙、贛、湘、粵少數省份和青、藏外,都屬於官話方言區。其面積之大更可以想像。
  
  說到這裏我再舉一例:我在內蒙執教20多年,所教蒙古族學生本來不會漢話的,學會漢話之後,一講即是正確的北京音。此事令我十分奇怪。南方學生就不行,總帶鄉音。外國學生更不行,四聲就弄不好。此決非蒙古學生聰穎過於南方學生和留學生,必有一定的道理。現有的惟一解釋就是蒙古語音與北京語音相近。
  
  這反過來證明,北京話的語音不是漢族(保留在江南的)傳統的語音,而是滿蒙語音佔主導地位的「胡音」。

--------------------------------------
作者介紹
金啟琮先生(1918-2004),北京市人,愛新覺羅氏,清乾隆帝八世嫡孫。著名女真學、滿學、蒙古學專家,原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所長、教授,《滿族研究》主編。代表作有:《女真語言文字研究》、《女真文辭典》、《滿族的歷史與生活》、《愛新覺羅氏三代滿學論集》、《愛新覺羅氏三代阿爾泰學論集》、《沈水集》、《漠南集》、《梅園集》、《清代蒙古史札記》、《中國摔跤史》等。

Good Day Graphic #62



不講與部長
香港某大公司投訴部門收到從中國北方的來電,雙方對話內容如下: (以下「北」為北方來電者,「香」為接聽電話者)
北: 喂! 是XX公司投訴部門嗎?我想找你們的部長?(說的是標準普通話)
香: 我就是不講(部長)。(禮貌卻蹩腳的普通話)

2006-11-28 19:11:47 補充

北: 甚麼?你(ni)不講?(有點氣了)
香: 不,不是李(Li)不講(部長),是蔣(Jiang)不講(部長)。(仍然氣定神閒)
北: 甚麼講不講的,我要找你們的部長,怎麼你諸多留難?你這哪算是大公司的所為?我要投訴!我要跟你的部長講話!(光火了)
香: ??(意識到情況不妙,更禮貌了,講得更慢一點,好讓對方別誤會)對不起,先生,我…就是…不…講。(最後兩個字還特別強調)

2006-11-28 19:12:03 補充

北: 嗚……….(對方狠狠地摔下了話筒)

※ 「部長」的「長」字,聲母為zh,不少粵方言人士以聲母j代替以zh或z 為聲母的漢字,鬧出如此笑話,要引以為鑑。
http://subject.cwgc.edu.hk/puto/interstfirst.htm

 

 

一名網友之言:我認為是人性的醜態表現, 或許別人妒忌你。你應明白網絡和現實的生活相近, 故此, 處理騷擾最佳的方法是不去回應, 始終是[謠言止於智者!]

 人體的荷爾蒙hormone 變化會影响著我們人的一生,每一個人生的階段,荷爾蒙指數都會不同,人體的生老病死也與荷爾蒙息息相關,包括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感指數,所以我們要善待身體,情緒方面要心胸廣濶,放開貪慾,還要营養均衡,和有足夠的休息,運動也可提昇荷爾蒙指數^^

Good Day Graphic #69
 

34 responses to “原來中文也需要翻譯”

  1. 光仔網上隨筆 Avatar
    光仔網上隨筆

    急水也有 回頭 浪 , 空闊沙洲 潮水 漲 ;
    湖邊荷花 散發 香 , 群山重疊 十里 長 。
                 早晨
     

  2. Kenny Avatar
    Kenny

    米俐, 
    Kenny 祝 你有美好的一天,    主恩滿溢。God Bless You !

  3. 華娃 Avatar
    華娃

    米俐玩賞巧,
    鵝文煲冬瓜煲巧,
    錢煲腰燒鵝。

  4. 嘯穹蒼 Avatar
    嘯穹蒼

    普通話與國語  分別在於鄉音與標準
    好玩極了

  5. 米俐 Avatar
    米俐

    大陸普通話與台灣“國語”的差異 各種情況表明,作為“國語”的一種變體的台灣“國語”,已經是一個可以肯定的事實。它有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使用面,被稱作 " 台灣新生代 " 、 " 台灣知識分子 " 。也有同標準同語對立的整體牲,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儘管具體描寫起來不容易把握,最能直接感覺到的,是台灣“國語”的語音特徵。
    A 、語音特徵
    因受方言的影響發音不規範
    1 、無翹舌音聲母,一般都念平舌音聲母 Z 、 C 、 S 。
    2 、鼻音聲母 N 和邊音聲母 L 分不大清,一般多念成 L 聲母。
    3 、把齒唇音聲母 F 發成喉聲母 H , " 農夫 " 讀成了 "NONG HU" 。
    4 、如韻母把不圓唇元音發成圓唇元音。 " 知道 " 讀 "ZU DAO" , " 吃飯 " 讀 "CU HAN" 。
    5 、極少兒化韻。
    6 、少輕聲。
    7 、聲調比較短促(受某些方音的入聲影響)。
    8 、個別字音與普通話不同(有些受古漢語影響)。如連詞 " 和 " 念 "HAN" ,學説 " 我 HAN 你 "
    然而,台灣“國語”語音特點固然是很突出的方面,但決定系統對立的因素,主要還是詞彙和語法這兩方面。這是因為國語的語音規範比較明確,歷來的 " 識字 " 教育又有 " 正音 " 的傳統,説話人在語音上的規範意識比較強。而在詞彙和語法上,規範模糊,人們的規範意識也比較弱,異變發展在這方面要快一些。
    B 、詞彙特徵
    在語言變化過程中,詞彙是最活躍的部分。兩岸由於政治制度,語言環境、社會文化都相差很大,加上長期隔絕不相往為,詞彙上表現出很明顯的 " 詞語差 " 。比較兩岸詞彙現象,顯示出台灣“國語”特色的大致有 6 種情況。
    1 、可感覺到不是大陸普通話詞語,但理解上不形成任何障礙。
    如 " 速食麵、錄影帶、計程車、腳踏車、冷氣機、易開罐、人造皮、服務生、存款薄、影評人、店員、郵差等。
    2 、字面義似乎很清楚,實際不然,往往引起誤解。
    如:張

  6. 米俐 Avatar
    米俐

    老師(泛指心理學老師或可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人)、街口(義為 BLACK )、機車(摩托車)、公車(公共汽車、非公家車)、本科(學校的主要學科,對選科而言),先進(在 " 各位先進 " 一語中指在座的聽眾)。
    3 、借助於上下文或詞素、詞義組合上都難理解的。
    如:清湯(指女子直而齊耳的短髮,有 " 清湯掛麵 " 一語)。 E 型女性(一切都追求 Excellent 的女性); K 書(用功讀書)。天婦羅(一種外頭裹有澱粉一類東西的油炸食品)。寡佔(壟斷),出缺(主管人有事有病不在職),組織人(忠於職守但缺乏主見和創造性的職員)等等。
    這部分還可包括一些國語口語中常用來講閩南話和客家話的方言調。如:查博人(男人),查某人(女人),才調(本領),三八(神經質、不正經),伴手(禮物),也有借用日語、英語的詞。如便當、看護婦,派對,秀等等。
    4 、台灣和大陸都有、都用的詞語,但使用習慣和頻率不同。如: a 、民眾、杯葛、國樂、幼稚園; b 、提升、檢討、愛人、高姿態、高工、販賣、成長、品質。這兩組詞,在兩岸出版的詞書裏都可以找到。區別在於:第一組在普通話中都有了代替詞,現在基本不用了;第二組在台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中都是常用詞,但詞義、使用範圍和習慣都有所不同。如: " 提升 " 在台灣“國語”裏可以有 " 知識水準的提升 " 、 " 國民素質的提升 " 等説法,相當於普通話的 " 提高 " 。再如 " 檢討 " 台灣指總結經驗之義。 " 愛人 " 台灣指情人。還有 " 高姿態 " 指姿態甚高,頗難與人合作。 " 高工 " 台灣多指高級工業學校的簡稱,不指職稱。 " 販賣 " 在台灣“國語”中甚至流行 " 販賣……生活 " 這樣的用法。有些只是屬於中性詞,沒有貶義色彩。
    5 、保留古漢語詞較多。
    6 、吸收大陸普通話、閩南話、上海話、廣東話的一些詞。
    詞語變化同社會變化緊密聯繫,隨著兩岸交流的擴大,詞語也相互滲透。如 " 泡妞、套牢、老公、愛心、作秀、觀光、動作、知名度、連鎖店、單身貴族 "

  7. 米俐 Avatar
    米俐

    等已在大陸流行開來。 " 策劃 " 原是貶義的,現在普通話中也有了中性色彩的用法。而台灣國語也吸收了一批普通話詞語。如:抓、摘、反思、水準、對口(台灣“國語”地區只用於 " 對口相聲 " )等等。 " 緊張 " 一詞,除共有義項,普通話還用於貨物、商品的供應不足,這個義項台灣“國語”原來沒有,現在也見於口語和書面語了。

  8. 米俐 Avatar
    米俐

    華娃趙盎!
    煲冬瓜梳布巧
    啃癲撈梢誇
    (正確是:華娃早安,普通話說不好,肯定鬧笑話。)

  9. 城市農夫 Avatar
    城市農夫

    米俐你好!
    謝謝分享:大陸普通話與台灣"國語"的差異!

  10. 金少 Avatar
    金少

    多謝分享! 我間中也有拿起字典學一學普通話拼音,普通話只得四音,又要捲舌,遠不及廣東話有9個音韻的豐富及方便;只可惜香港政府沒有在小學進行廣東話拼音教學,以致人們經常發錯音,講錯音。現在廣州人都擔心廣東話會俾普通話取代,香港廣東話可能有一天會俾普通話取代呢!

  11. 米俐 Avatar
    米俐

    2011-06-13 23:49
    多兄!謝謝你到訪和過獎!得閒多多指教!

  12. 城市農夫 Avatar
    城市農夫

    米俐晚安!
    滿江紅
    聽香港講古佬講:
    抗戰期間,中國緬甸遠征軍的新一軍〔之前是由新卅八師整編,師長、軍長俱由孫立人擔任〕的戰士集隊時高唱滿江紅,激勵鬥志,全軍士氣昂揚,威震蠻荒!
    新一軍(原新卅八師)戰鬥力堅強,日軍聞風喪膽。
    謝謝分享!
     
     

  13. 米俐 Avatar
    米俐

    1942 年到 1944 年,為保衛中國唯一的對外聯繫通道 —— 滇緬公路,中國政府先後兩次派出近 30 萬部隊進入緬甸與日寇作戰,在付出了 10 餘萬人傷亡的代價後,全殲緬甸日軍。 此戰中,由美國裝備、訓練的中國遠征軍大放異彩,日寇望風披靡。 中國遠征軍以數倍甚至十數倍於日軍的傷亡,取得的一個個勝利,在某些人看來並不值得稱道。 然而我們應該記住,打通中印公路是中國正面戰場唯一取得全勝的攻勢性作戰,同時也取得了抗戰中僅有的幾次對日軍的全殲戰。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正是通過這種犧牲精神才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能夠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數百万抗戰將士用生命換來的。
    中國遠征軍老兵流落緬甸65載終回故土
    2008年 10月 20日 10:58 中國窗
    19日,65年前遠征緬甸抗日的湖南常德籍老兵李錫全(左),回到家鄉的懷抱,激動萬分、老淚縱橫。
     
    10月19日下午,長沙火車站廣場上,人們用不同的方式熱烈歡迎老英雄榮歸故里。
    10月19日下午,長沙火車站廣場上,人們用不同的方式熱烈歡迎老英雄榮歸故里。
    【中國窗】訊 昨日17時30分,列車仍然沒有到達長沙。市民蔡其文已經在出站口等待了5個小時,他急切地踮起腳張望:“我們只不過等了5個鐘頭,老人卻等了65年。”
    出站口兩側,大家自發舉起醒目的橫幅。“歡迎抗日英雄李錫全回家,人民感謝你”、“熱烈歡迎中國遠征軍英雄李錫全榮歸故里”、“紅網網友向老兵敬禮”……有一句更是打眼:“抗日英雄李錫全,你才是真正最酷的絕對男人。”
    晚點將近5小時,但人們的臉上沒有抱怨。“我們等沒關係,就是擔心老人家坐了30個鐘頭的火車,太累了。”紅網網友“常德梁善禮”說,他和朋友上午10點多就趕到了這裏,一直在太陽下曬著,但是絲毫不覺得辛苦。
    人群中年紀最大的是91歲的易慶明老人,他曾是黃埔軍校第十四期學員。4歲的陳子恒則在爸爸的帶領下前來,手捧一束鮮花:“我是來看李爺爺的。”

  14. 城市農夫 Avatar
    城市農夫

    米俐晚安!
     
     【九一八七七】
    挑釁得逞佔瀋陽
    東洋魔爪燕南張
    中華戰士騰熱血
    蘆溝嘵月第一槍

  15. 城市農夫 Avatar
    城市農夫

    米俐晚安!
     
    一去二三里
    死火四五回
    加水六七次
    八九十人推
     
    ↑抗戰期間戰地記者在 滇緬公路 報導,
    可以想像運輸物資的艱難程度!
    〔以上是聽香港講古佬講述之抗戰事蹟〕

  16. 米俐 Avatar
    米俐

     
    七七揭八載苦戰
    百廢待舉望和平
    千里大地盡餓殍
    萬眾一心抗日寇

  17. 米俐 Avatar
    米俐

    抗日天職不容辭
    台兒大捷沒放鬆
    堅持到底共八載
    中華盟軍終獲勝

  18. Kenny Avatar
    Kenny

    米俐,謝謝你的分享,我祝你身體健康,主恩常在,生活愉快!

  19. 米俐 Avatar
    米俐

    不錯在香港,尤其是在網上,不少青少年在留言時,往往用廣東話寫作,這些方言再加上火星文,經常就令不懂他們獨特語言的人如入五里霧中。這也是很多人反對廣東話的原因之一,他們也認為提倡廣東話,日子久了,就會出現大量廣東方言的作品,而方言作品是很妨礙傳播的。
      但是我卻要說,就算是使用普通話,也不難出現方言土話文學。且不說韓邦慶使用蘇州方言土話寫的《海上花列傳》,就說老舍(舒舍予),他是一個漢化的滿洲人,從小在北京長大,習慣講北京話,而北京話的語音正是普通話的語音基礎。但我們看他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習慣用北京的方言和土語寫作,以致很多時候,北京以外的人不看註解,根本沒法瞭解他寫的是甚麼。可見用方言寫作的現象,絕對不是廣東話才有的。而且不錯使用方言寫作的確不是好現象,但是這是可以透過良好的語文教育,予以避免的。

  20. JJ先生 Avatar
    JJ先生

    南蠻係秦漢朝時叫的, 現在唔會咁叫了, 尤其珠三角90年代經濟掘起後.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淮鹽荔枝的電子寒舍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